我從哪里來?家譜有記載;我到哪里去?家譜有延續(xù)。數(shù)千年來,民間普遍有修編家譜的世俗,因為家譜有“明世系、辨血緣”、“排列昭穆”、“教育族人”、“記載史實”、“凝聚親情”等社會作用。同時修編家譜不僅僅是記載自己家族的歷史,其目的是為了凝聚親情、教育后人、傳承歷史的傳統(tǒng)文化。
為什么要編修家譜?
“譜牒身之本也,一家之史也”家譜不但是家族歷史的記錄,也是天涯游子,落葉歸根的精神寄托和尋根依據(jù),家譜就是記載“根”的依據(jù)!是證明自己家族歸屬的身份證明,是一個人根本意義上的“身份證”。
家譜通過親族之情凝聚民族之情,為民族之情的實踐和弘揚提供強大的人力支持。民族群體實際上是家族的聚合體,沒有家族,就沒有民族。不講親族之情,親族就是一盤散沙,進而這個民族就是一盤散沙了。所以,在中國漫長的歷史階段,通過編修家譜團結族眾,凝聚親情是繼承傳統(tǒng)中華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家族感情的外延是民族感情,民族感情的外延是對自己國家的感情。一個人如果沒有親族之情,也難以形成強烈的民族感情,沒有強烈的民族感情,更談不上愛國之情。家譜又能約束族人遵守法規(guī),熱愛勞動,努力學習,奮發(fā)向前!用親情將族人團結起來,使同族人生活上的互相關心,物質上的互通有無。
在中華民族璀璨的文化寶庫中,國史、方志和家譜各自獨放異彩。但彼此相互交融又自成體系,交相輝映又各具特色。對如此悠久的文化現(xiàn)象,我們既有承傳中華文明的義務,也有弘揚和發(fā)展其文化深意的歷史使命。
錦秋文譜
掃一掃關注
錦秋修家譜
掃一掃關注
掃一掃,手機訪問
掃一掃,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