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久久国语露脸精品国产色,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三区,东北少妇不戴套对白第一次,97碰碰碰人妻无码视频


灌縣程氏人物小傳



程可俸:四川灌縣程氏始遷祖,祖籍系江南徽州府休寧縣人?!笆甲婀M可俸王氏,自國初入川,落業(yè)灌西唐泗府?!?純禮公墓碑碑文)余無考。

程純禮:灌縣程氏第六世,公諱純禮,……其始祖公諱可俸王氏,自國初入川,落業(yè)灌西唐泗府。越六世至公,徙居周街子側近?!贾M大倫何氏。以乾隆丙戌年生公,公娶雷公震川女、孝廉震辰公姪女也。公弟兄四人,於序次行三,自幼英姿俊偉而氣量寬洪,足令人畏愛。母亦有淑德,生乾隆戊子(1769)年,家世富。公若母每謙恭下人、勤儉持家。嘉慶廿五(1821)年公去世,母獨經世如故,其於二男五女本慈愛心兼義方訓,俱撫教成人。長男以孝友聞,早逝,次男為邑貢生。孫若榮太坤鰲等有才氣均詩書選,較公在時家聲丕振焉。至道光己亥年母以壽終,卜葬於公左側。程氏興者皆謂公母德均。”(純禮公墓碑碑文)

程澤華:澤華公及夫人高氏是灌縣程氏的第九世,生卒年月日已經無從知曉。其嫡孫明德公幼年喪母,常常憶及祖母老夫人時,總給人以獲得母愛的溫暖感覺:老夫人“子孫雖多,但對誰都一樣(的疼愛)?!薄袄戏蛉穗m然年事已高,農忙時總要幫助家里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币簿褪钦f,老夫人留給后人的“身教”是對子孫的疼愛要“一碗水端平”和“勤勞”。

程文星:文星公是灌縣程氏的第十世,生于癸酉(1873)年臘月初五戌時,娶曹氏,生于丁丑(1877)年十月十二日子時。有四子五女:明安、明松、明德、明遠。長女金玉夭折,次女嫁入石羊司家石橋劉氏,三女嫁入嫁入太平張家石埂子湯氏,四女無考,五女嫁入太平旱壩映王氏。文星公幼子明遠公生于丙辰(1916)年,長孫安清公生于庚申(1920)年,故明遠公和安清公叔侄倆年齡相近,且安清公三歲喪父,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文星公同時供養(yǎng)幼子明遠和長孫安清上小學和上初中,是件了不起的事情,這是我程氏家族中具有重視教育傳統(tǒng)的典型之一。

程文晏:文晏公是灌縣程氏的第十世,生于18728月初9日,娶馮氏,生于1875年五月初十,育有二子程明清、程明福,一女程術華出嫁到灌縣安龍鄉(xiāng)一大隊一小隊李氏人家。

文晏公次子程明福育有二子一女。文晏公遺言要求三個孩子要愛勞動,要搞好鄰里關系,兄弟團結。家中人多地少,希望從小學習手藝,學成后掙錢養(yǎng)家。這是程氏家族中典型的傳統(tǒng)教育。

程文申:文申公字斌武,是灌縣程氏的第十世,甲申年(1884)出生在程家楠木林(今石羊清水村三組),夫人湯氏生卒年月不詳,育有一子程明俊。1950年成都解放以前,文申公既要種田又要經商,從事夏布和皮毛生意,勤勞節(jié)儉,在路上見到一只破草鞋也要撿起來,拿回家曬干之后當柴燒。在經商中很講信譽,不管是誰,只要是在他的貨攤上買的貨都包來回,就是包退包換。他對顧客和藹可親,所以許多趕場的人都愿意到他的貨攤旁看看他,坐一坐,或者是打個招呼。解放后就一直在家務農,在三年困難時期的196210月病故。

程明安:明安公是灌縣程氏第十一世,生于丁酉(1897)年八月初五日戌時,娶楊氏,生卒日期不詳,育一子安清。明安公青年早逝,時年其子安清年僅3歲,由夫人楊氏含辛茹苦,將安清公一手撫養(yǎng)成人,娶妻生子,成家立業(yè)。其間雖上有文星公的許多關照和經濟上的支持,平輩中有明德公的幫助,但楊氏老夫人一生守護其子安清,其辛勞自不待言,其功績也一目了然,其堅貞和堅韌的精神更長留人間。

程明德:明德公是灌縣程氏的第十一世,為文星公的第三子,字子良,是既無田地,又無房產的貧苦農民。經過長期的艱苦勞動鍛煉,明德公身材魁梧、肌肉發(fā)達、身強力壯。他不怕吃苦,不畏辛勞,租種十畝水田,加上從事搬運川芎等勞動,使一家五口過上了不愁吃穿的生活。明德公還樹立了“正直做人,認真做事,勤勞節(jié)儉,自強不息”和“重視教育”的家風。通過身教和言教,讓子女參加勞動進行磨練,使他們在吃苦耐勞中養(yǎng)成腳踏實地、不慕虛榮的作風,并增強了獨立生活的能力,走上了“知好歹,明事理,長本事,走正道”和自己管理自己的大道。在處于家中無米、手中無錢,又沒有任何外來援助的極其困難的情況下,在一點一點地賣掉準備蓋房的木料之后,明德公仍然咬緊牙關,堅持讓其子安龍求學上進,這才使安龍能夠高中畢業(yè),并考到北京上大學,完成學業(yè)后又留在北京工作。明德公的高尚品德和重視教育的長遠眼光實為一方楷模。明德公還愛栽種樹木。他在60年前親手栽種的三棵楠木樹已經枝繁葉茂,綠樹成蔭,護衛(wèi)著明德公的墓地。公生於辛亥(1911)年十月初一日酉時,卒於丙子年臘月十三日(1997年1月21日)申時,享年86歲,娶太平張家石埂子張宗孔公三女張氏,生于己酉(1909)年臘月二十七日寅時,卒于丙辰年臘月二十八日(1977年2月15日),享年67歲。育一子安龍及二女。長女素清嫁入石羊皂角二組丁氏,次女述秋嫁入石羊復興五組郭氏。公和夫人合葬於石羊皂角八組。

程明遠:明遠公是灌縣程氏的第十一世,為文星公的第四子,生于丙辰(1916)年六月十四日丑時,娶徐氏。初中文化。1939年秋前往新津修飛機場,后來在返家途中被拉壯丁,當部隊到達湖北宜昌后曾寫回最后一封家信,寄回一張照片,后再無音訊,估計在抗日戰(zhàn)爭的第二次長沙會戰(zhàn)(19419月到10月)中為國犧牲,具體犧牲詳情和年月不詳。

程明述:明述公生于甲子年(1924年)五月十二日,是灌縣程氏的第十一世,為文林公之獨子。娶太平鄉(xiāng)青景村付旭如為妻,育有四男(程安昇、程安福、程共青、程安國)二女(程雨蓮、程鳳仙),其中程共青夭折,程雨蓮、程安福早逝。明述公出身家庭貧寒,過早地承擔起家庭的重擔。1950年共產黨解放以后,明述公先后擔任過農協(xié)會組織委員、灌茂公路事務長、中隊長、農業(yè)社會計、糧站保管員、耕作區(qū)大隊長、采購組長、金馬河指揮部倉庫保管員,和公家錢財打交道大半生,但心地善良,公私分明,因此清白一生,最后光榮退休。教育子女取財有道,勤儉持家,善不欺,惡不懼。明述公心胸豁達,淡泊人生,因此雖90高齡仍身體健康?,F(xiàn)居住在東禪寺(現(xiàn)石羊清水村八組)。

程明軍:灌縣程氏第十一世,系文祥公長子,生于1902年。配偶羅氏,出生年月不詳,居住在玉堂鎮(zhèn)街上,育有一子程安泰。明軍公八歲喪母,十二歲喪父,十五歲到成都當學徒,做苦工。解放后被選為農協(xié)主席,任職到1960年,一直在農村參加農業(yè)生產勞動,1991年病故。羅氏于19883月病逝,與明軍公合葬在周街子(現(xiàn)中興紅旗五組)。

程明述,灌縣程氏第十一世,系文祥公次子,生于1908914日,娶李氏,生于1910年臘月二十四日,育有一子程安貴。明述公2歲喪母,6歲喪父,從此明軍公和明述公弟兄倆人相依為命,過著流浪生活。后來在族人的幫助下,農忙時干農活,農閑時就在碾子上幫人打(壓榨)油。解放后曾當過農協(xié)委員,一直在家務農,于1994910日病故,夫人于1991年正月十五日病故,與明述公合葬在周街子(現(xiàn)中興紅旗五組)。

程明清:明清公系文晏公長子,生于1908年七月初九日,病逝于1986年十月初六日,育一女程秀云許配李氏。

程明福:明福公是灌縣程氏第十一世,為文晏公次子,生于1911年八月十八日,娶袁氏,私學文化,育有三男一女:程安勛、程安貴和程玉蓮(女),另有一幼子于公共食堂(19591961年)時期因家境貧寒,無吃無穿無力撫養(yǎng),便過繼給邵家。公16歲學手藝,掙錢養(yǎng)家。后來在19571959年的大躍進時期和公共食堂時期,日子一天不如一天,家中貧困,一無所有。1961年公共食堂下放以后,集體干活掙工分,分糧食,日子才漸漸有所好轉。1964年明福公當了貧協(xié)主席,為大家出主意想辦法,上山搞副業(yè),割草肥,讓大家過上了好日子。改革開放以后,日子一天一天好轉。明福公教育子女要專心讀書,要有文化,有才能,才能干大事。要向前看,不怕辛苦,不怕勞累,認真做事,吃苦耐勞,獨立生活。公辛勞一生,其堅忍不拔的精神更值得后人學習。

程明清:字茂華,灌縣程氏第十一世,文全公三子,193399日出生在程家楠木林(現(xiàn)石羊鎮(zhèn)清水村3組),娶原籍崇慶縣北五甲馬家林地份(現(xiàn)崇州市三郎鎮(zhèn)馬家林)劉會芳,出生于1931622日,育一女(程雪梅)兩子(程勇、程毅)。

明清公僅讀過三年私塾,1951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赴朝參戰(zhàn),在戰(zhàn)斗中左耳受重傷而致失聰。兵役期滿后轉業(yè)到吉林省四平市公安局戰(zhàn)旗派出所工作,于1966年調回灌縣,先后擔任組織部、統(tǒng)戰(zhàn)部秘書,工作努力,還刻苦自學,努力提高文化知識水平和政策水平,達到了能幫助領導起草文件的程度。明清公一生兢兢業(yè)業(yè)、任勞任怨、正直做人,認真做事,勤勞節(jié)儉,樂于助人,自強不息,重視對子女的教育。

明清公夫人劉會芳的娘家是窮苦人家,沒有文化,但自從與明清公結婚以后,進入掃盲班學習,勤勞刻苦,不斷進步,同時也經受了無數的磨練,變成了有文化、有口才的人,先后擔任村團支部書記、婦女主任、調解委員、村長。為了生計、為家、為子女而操勞忙碌,但她性格開朗,豁達干練,雖然現(xiàn)在已經82歲高齡,但身體仍然很健康。

明清公之女程雪梅為都江堰市崇義鎮(zhèn)工作人員,先后就讀于北街小學、皂角小學、改革小學、石羊中學、灌縣中學,于1980年參加工作,后又考入國家公務員,先后在民興鄉(xiāng)政府、土橋鄉(xiāng)政府、崇義鎮(zhèn)政府任職,經受了無數的鍛煉,善良、勤勞、刻苦,為了健康、家庭、事業(yè)付出了一定的心血。

程明俊: 原籍石羊清水村三組,現(xiàn)居住在玉堂鎮(zhèn)永固村5組,系灌縣程氏第十一,生于1944年(農歷)9月25日,初中文化,1966年參加工作,在水電六局當架設工,工作地點在崇山峻嶺之中,條件十分艱苦,但都沒有被困難所嚇倒,總是保質保量完成任務。工作和生活中都能尊敬領導,團結同志,認真做事,誠懇待人,曾多次被評為單位的先進個人。

1984年從水電六局調到水電十局醫(yī)院辦公室工作。在工作中把病人當親人,積極主動地為病人出主意、想辦法,幫助他們解決困難。有些人來醫(yī)院治病,錢沒有帶夠,明俊公就給他們墊上,并告訴他們有錢的時候再還,解決了他們的燃眉之急。工作中愿意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取別人之長,補自己之短。還認真專研業(yè)務,受到醫(yī)院領導的好評。由于各方面都表現(xiàn)積極,多次被評為先進個人。2000年12月退休回家。

程安清,安清公為灌縣程氏第十二世,字相如,明安公獨子,庚申年正月十一日(192031日)出生在東禪寺程家老屋,因病於丁丑年冬月二十四日(19971223日)逝世,娶石羊復興大隊鄭氏為妻,鄭氏出生年月不詳,于1981416 日病逝。

安清公幼年喪父,由其母楊氏將其撫養(yǎng)成人,成家立業(yè)。由于得到祖父文星公的資助,安清公才得以在1938年前后初中畢業(yè),并從此開始了其一生的教書育人的生涯。他身材魁梧,但性格平和,不愛張揚,待人總是面帶微笑、輕言細語、彬彬有禮。他不愿擔任領導職務,只是一心一意地投身于教學之中,以其知識、資歷為人師表,所以多次受到表彰,并在1957年5月~1959年12月和1959年12月~1963年7月期間分別擔任都江堰市政協(xié)第二、第三屆委員會委員。

安清公育有一女二子,女程菊操嫁入石羊紅旗大隊劉家,長子國軍,次子國理都子承父業(yè),入教育口,從事教書育人的事業(yè)。

程安林,灌縣程氏第十二世,程明和公之子,丁丑年(1937)八月十五日出生在都江堰市石羊鎮(zhèn)清水村六組,自幼家境貧寒,缺吃少穿,但本人天資聰明,因此在宋家院子讀私塾時,短時間內就能將三字經、詩經、大學、中庸等經典倒背如流。解放后就讀于石羊小學時,各科成績都名列前茅,“六一”兒童節(jié)時老師將其作業(yè)作為榜樣展示出來。但終因家庭經濟困難,還有重病的母親和弱小的妹妹,父親又是個老實人,他只好輟學,義無返顧地回家當農民,挑起了家庭重擔。

他有結實的身體,勤勞的雙手,又樂于助人,因此頗得群眾喜歡和信任,先后當上了文化教員、團支部書記,后來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當生產隊長一干就是幾十年。1962年娶石羊鎮(zhèn)義和大隊李會英為妻,育下一子程國偉和三女(程群、程國英、程建群)。幾十年農村的沉重勞作和長期的家境困難,使身體逐漸衰老,疾病纏身,雖多方求醫(yī),仍因醫(yī)治無效,于2007年臘月初五日不幸逝世,享年70歲。

程安龍:灌縣程氏第十二世,明德公獨子,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己卯(1939)年二月初三日生于石羊上三岔張家院子,娶原籍天津薊縣馬伸橋鎮(zhèn)呂桂珍,生于壬午(1942)年七月初一日,育二子程立和程功。安龍先后就讀于皂角小學、石羊小學、灌縣二中和灌縣中學,1958年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空間探測技術專業(yè),到北京上學。1963年畢業(yè)后留京在中國科學院工作,先后在中國科學院和航天部從事空間探測技術研究,在無線電遙測系統(tǒng)、氣象火箭探測、導彈垂直度測量和氫氧發(fā)動機電點火器等領域做出重要貢獻。1978年轉入中國地震局從事地磁測量儀器研制和地磁測量的技術管理工作,主持制定“國家地震局‘九五’重點項目:地震前兆臺站(網)(地磁觀測臺網)技術改造方案”。發(fā)表論文20多篇。

《灌縣程氏家譜(2013)》編修工作的發(fā)起人、主編,親自編寫了多篇有關家譜的文稿,并用于本家譜中。

程安洪,灌縣程氏第十二世,程明坤公之子,都江堰市石羊鎮(zhèn)清水村三組(程家楠木林)人,生于庚辰年(1940)年正月初十日。從小在普陀寺小學讀書,19583月入伍,1960年入黨,在部隊先后任副班長、班長、保密員、副排長等職,1961年退伍回鄉(xiāng)務農,歷任第三生產隊、第四生產隊隊長,生產大隊治安隊隊長。娶中興鎮(zhèn)紅梅村王仕清為妻生育四女(程學英、程國惠、程碧輝、程瑜)。

程安昇:安昇乃灌縣程氏第十二世,明述公長子,四川汽車運輸公司汶川技工學校汽車教練員退休,壬午年(1942年)八月十一日出生在東禪寺(現(xiàn)石羊清水村八組),娶石羊鎮(zhèn)金花村周秋華為妻,生一女(程芝蘭)一男(程國彪)。晚年娶青海省斑瑪縣衛(wèi)生防疫站李桂芳為妻。安昇先后在東禪寺小學、石羊中心小學、灌縣第二中學讀書,1963年12月參軍入伍,在部隊服役六年,后在攀枝花市和阿壩州工作,一生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刻苦專研技術,安全駕駛汽車三十八年,安全行駛八十萬公里。一生不求有功,但求平安,從不和人爭強斗勝,笑對人生,因此得到大多數人的好評。

2013年版的《灌縣程氏家譜》編修工作的組織者和召集人,工作中不辭幸勞,不厭其煩地團結、組織族人積極參與編修工作,起到了模范帶頭作用。

程安福,都江堰市石羊鎮(zhèn)清水村八組人氏,生于乙酉年(1945)三月二十七日,灌縣程氏第十二世,程明述公之次子,少年時就讀于東禪寺小學,后入灌縣一中(宋家院子),當讀到初二年級時,因家境貧寒,為了減輕家庭負擔,以便家里集中財力讓大哥安昇完成學業(yè),主動休學回家務農。1965年考入灌縣衛(wèi)生學校,畢業(yè)以后擔任大隊赤腳醫(yī)生,同時拜師在名醫(yī)周本君門下,虛心學習,苦心專研,在內科、婦科、兒科方面頗有造詣,聲譽遍及石羊、徐渡、太平等鄉(xiāng)鎮(zhèn),得到群眾好評。

1969年娶徐渡鄉(xiāng)一大隊周俊輝為妻,育有二子程國強和程國富。1972830日突發(fā)腦溢血,搶救無效,不幸逝世,年僅二十七歲。

程安貴:灌縣程氏的第十二世,為明述公之子, 1945年3月27日出生在都江堰市中興紅旗五組,配偶文建英,生于1950年9月初八,育有一男一女,長子程國兵,次女程國瓊。7歲起在紅旗小學讀書,然后在中興小學和中學讀書,1960年失學,一直在家務農至今。

程安平 1946年五月初三出生在周街子(現(xiàn)翠月湖永益八組),為灌縣程氏的第十二7歲開始上小學,但由于家庭經濟特別困難,只讀了四年便輟學回家務農。在農村中各方面表現(xiàn)都很積極,1965年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71年冬季應征入伍,在解放軍部隊當兵四年,表現(xiàn)很好,榮立三等功一次。1975年退伍回家務農,1978年開始連續(xù)20年被選為生產隊隊長,辦事公道,勤勞節(jié)儉,以身作則,得到眾人好評。

1958年大躍進,許多家族的祖墳和墓碑都遭到破壞。1961年因為開荒種糧,老祖宗六世祖純禮公的墓碑差點被毀掉,當時墓被挖平,碑被拆散,碑底座被毀,碑帽子也不見了,只有漢白玉碑體還在。為了保護好老祖宗的墓碑,程安平只好將漢白玉碑體搬回家保管起來,直到2013年清明節(jié),召開第一次灌縣程氏家族清明會時才與程氏族人正式見面,為保護老祖宗墓碑做出了突出貢獻。

在教育子女方面,先教子女怎樣做人,然后教子女怎樣做事,在家要尊敬父母,孝敬父母,尊敬程氏族人中的長輩和平輩,學會勤儉持家,節(jié)約光榮的本領。培養(yǎng)子女吃苦耐勞,腳踏實地的精神。自己以身作則,起好帶頭作用,所以一家人團結、和睦。

程安勤:程安勤系明全公之長子,1948年9月2日出生在都江堰市翠月湖鎮(zhèn)新橋村五組,小學文化,娶新橋村四組鄧道平為妻,育有一女程紅霞。

程安勤1957年在三橋小學讀書,1970年擔任團支部書記,1976年任村黨支部副書記,1978年任民兵連長兼治保主任。在農業(yè)勞動中勤勞、刻苦,努力學習農業(yè)技術。在工作中認真負責、兢兢業(yè)業(yè),能團結和帶領群眾完成任務,因此得到村、鎮(zhèn)領導和群眾的好評。

程安貴:明福公次子,生于1951年四月二十三日,翠月湖鎮(zhèn)永益村八組程家院子人,娶原籍金馬鄉(xiāng)十一村六組李家河心李碧瓊,生于1953813日,育有一子程鵬。安貴先后在大興小學、中興中學讀書,初中文化。1971年灌縣工業(yè)局招工,報名后通過考試被錄取,在灌縣鐵廠當工人,同年返回工業(yè)局當采購員。作為農村工作組中的一員,於1976年進駐大觀鄉(xiāng)躍進大隊,1977年又到幸福鄉(xiāng),1978年返回鐵廠當化驗室主任。1980年中華獼猴桃公司需要人員,又調到公司當采購員兼管基建工作。1982年~1984年在太平街門市部任主任等工作。2011年在都江堰市中華獼猴桃公司退休。

李碧瓊,初中文化,1970年在灌縣金馬鄉(xiāng)農機廠工作,曾任團支部書記。1987年因工作關系調到幸福鎮(zhèn)奎光機械廠工作。對孩子教育,管理有方治家有道,使全家人的生活幸福,井井有條。

程安林:都江堰市塔子壩中學物理教師,實驗員。195133日出生在程家楠木林(現(xiàn)都江堰市石羊鎮(zhèn)清水村三組)。妻子趙瓊碧,都江堰市柳街衛(wèi)生院藥劑師,生于195234日,育有一女程欣。安林先后就讀于紅廟子(改革)小學、石羊中學,1974年經推薦進入灌縣五七師范學校(原灌縣二中)讀中師,1976年畢業(yè)后留校工作,先后擔任初中物理、高中政治、美術教師,并擔任四屆初高中班主任工作,曾任學校團委副書記、書記、辦公室主任、實作實習處主任,總務主任、校黨支部委員。1981年為支援西藏的教育事業(yè),親自畫圖設計,為西藏制造了50套木制教學儀器,同時還為阿壩州下莊水電學校制造了一批水利木制教學儀器。西藏和下莊水電學校特寫信表示感謝。

1995年被調到都江堰市塔子壩中學任教,直至2011年退休。在此期間,指導學生在中央電視臺《異想天開》節(jié)目中“巧搭浮橋”,獲中央電視臺青少中心科普比賽“優(yōu)秀指導獎”,成都市組織的青少年電子作品制作比賽中成績突出,被授予“優(yōu)秀輔導員獎”。寫有教學論文10多篇,2007年被成都市教育技術裝備所評為教育技術先進個人,多年來多次被評為先進個人和優(yōu)秀共產黨員。

灌縣程氏家譜2013年版)》的組織者之一,積極參與并推動了編修工作進程。

程安云:系灌縣程氏第十二世,1953512日出生在灌縣翠月湖鎮(zhèn)清江村六組(原來的臨江村),配偶王旭,生于1952526日,育一女程素君。自幼隨父母在家務農,小學畢業(yè)便學開拖拉機,開了30多年。改革開放后就在家經營自己的包產田,教育子女誠實做人,認真做事,尊敬長輩,團結族人,做一個有益于社會的有用人才。

程安國,都江堰市石羊鎮(zhèn)清水村八組人氏,生于庚子年(1960)二月初十日,灌縣程氏第十二世,程明述公之幼子。童年在饑餓、貧困、無望中掙扎。先后就讀于前進小學、石羊中學、灌縣二中,高中畢業(yè)。曾任生產隊保管員、會計等職。娶汶川縣水磨鎮(zhèn)遇鳳崖村二組鐘仙群為妻,育有二女(程鐘華、程鐘霞)。一生專心農務,兼營自行車、摩托車修理,為全家溫飽而艱辛勞作,坦誠待人而心里平安,雖無驚天動地的業(yè)績,但以平凡之勞作貢獻於鄰里鄉(xiāng)間,故心態(tài)平和,心里坦然。

程國軍,灌縣程氏第十三世,安清公長子,1949119日(己丑年九月十九日)出生在東禪寺程家老宅,19918月病逝在成都市第四人民醫(yī)院。

國軍公7歲開始在皂角小學讀書,小學畢業(yè)后入灌縣二中(徐渡),因其父安清公在中興教書,為便于管理,將其轉入灌一中繼續(xù)學習。1965年初中畢業(yè)后回到前進大隊任民辦教師,還兼任大隊團支部書記。由于他為人忠厚,肯學肯專,教學水平提高很快,所教班級在全公社(鄉(xiāng))排名中都名列前茅。娶前進五隊的桑群芳為妻,育一子遠勳。1989年按政策其民辦教師的身份轉為公辦教師。但因多年的艱苦生活使其體質受損,健康狀況不佳,受當時條件限制也未能得到妥善治療,致使病情加重,于19918月病逝。


上述內容為轉載或編者觀點,不代表本站意見,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錦秋文譜

錦秋文譜

掃一掃關注

錦秋修家譜

錦秋修家譜

掃一掃關注

掃一掃,手機訪問

掃一掃,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