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鎮(zhèn)張樓村張氏家譜前言:在困難重重的情況下,終于完成了編撰任務
國有史,縣有志,家有譜。家譜,方志,正史構成了中華民族歷史的三大支柱。家譜又稱族譜,族志,家乘,宗譜,家史,譜牒等,是記載著同宗共族的血緣集團世系,人物和事跡等方面情況的歷史典籍。
我張樓張氏,自始祖忠良公奉命隨金吾右衛(wèi)鎮(zhèn)撫兼知州事孔顯,協(xié)治鄧州卜居張樓以來,歷經(jīng)650余年。在這漫長的歲月里,有眾多文人志士為民族江山描繪出彩;有眾多武將斗士為國家興亡流血捐軀;有眾多工人,農(nóng)民為社會創(chuàng)造出豐實的物質(zhì)文明和燦爛的精神文明。一句話張樓張氏后裔祖祖輩輩創(chuàng)造出了許多人間偉跡,但很少記載而流逝在滾滾歷史長河之中。
編寫這部張氏家譜資料匱乏,我們依靠族眾,調(diào)查走訪,參考有關文獻和專著,在困難重重的情況下,努力克服,終于完成了編撰任務。
在這部家譜中,首先告訴我們的是祖先創(chuàng)業(yè)的勞苦艱辛和曲折的發(fā)展里程。家譜中心是第三章,即始祖忠良公后裔世系錄。她把己繁衍的26世姓名,代序和己分居在文渠鎮(zhèn)肖店、后張樓,高集鎮(zhèn)刁河南,鄧州大西關北園,甘肅慶城縣等地現(xiàn)有忠良公后裔的戶數(shù)、人數(shù)、姓名、輩分、代序等都登錄在本譜上。這樣就不至于后世再發(fā)生斷代,輩分混亂,代序不清的現(xiàn)象。
家譜的第五章是族訓遺風,她具有規(guī)范性和約束性,告訴我們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她首先明示子孫要耕讀傳世,以古今先賢名士刻苦攻讀的典范來鞭策自己,認真學習,成為祖國建設的棟梁之才。她指出人生于世,勤儉為尚,努力創(chuàng)造財富,造福人民;她要子孫孝祖尊長,既有古代名人孝親的榜樣做楷模,又有當代偉人的教導作“銘訓”。她告誠子孫不要違背民規(guī)民俗,更不要違犯族訓國法,否則會身陷圖圈,禍及子孫。她正告子孫無論為工、為農(nóng)、為官、為商,都要各司其職、各盡其責、為國效忠、為民效勞。同時告訴我們應當做一個什么樣的人和怎樣去做人。她用古今先賢偉人名言,名句來啟示鼓勵我們要有“崇高的理想和大有作為的思想,境界”。也就是要立大志、創(chuàng)大業(yè)、拼搏奮斗、搶抓機遇、勇攀高峰,“應拿金牌時,決不屈于銀牌之上”。要走自己開拓的路,創(chuàng)造人間奇跡。她是嚴師、是燈塔、是警鐘、是良藥,能發(fā)人深思、給人方向、給人啟迪、促人醒悟、激人奮進,鑄人成功,使自己成為一個“以天下為己任,為正義而獻身”,對社會有輝煌成果,對人類有卓越貢獻,頂天立地的人。
我們誠望后輩有識之士,根據(jù)撰寫家譜“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的不成文慣例。適時進行續(xù)修,并續(xù)派“字輩”,使其“繼往開來”,以免出現(xiàn)“輩份不清”,“代序失傳”的混亂現(xiàn)象。這是對歷史的負責,也是對家族的負責。
也希望后世子孫能體諒編撰者的勞苦,尊重這一勞動成果,誠誠懇懇,認認真真秉奉本譜旨意,弘揚先祖美德,營造張氏家族前程似錦,美麗輝煌的未來。為祖國建設作出更大貢獻。愿張氏家族世代繁衍昌盛,與天地共存,與日月同輝。
總編 張一成
2021年3月
錦秋文譜
掃一掃關注
錦秋修家譜
掃一掃關注
掃一掃,手機訪問
掃一掃,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