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世紀》載:“黃帝有熊氏,少典之子,姬姓也……受國于有熊,居軒轅丘,故以為名,又以為號……有熊,今河南新鄭是也?!?/span>
《大戴永記》載,黃帝居軒轅丘,娶西陵氏之女嫘祖為妻。嫘祖是黃帝正妃,生二子青陽及昌意。青陽降居泜水,昌意降居若水。
漢·司馬遷《史記》載,帝顓頊高陽氏,黃帝之孫,昌意之子。自黃帝至堯、舜、禹,皆同姓而異其國號,以章明德。故黃帝為有熊,帝顓頊為高陽,帝嚳為高辛,帝堯為陶唐,帝舜為有虞。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載,軒轅黃帝,姓公孫,有熊國君少典次子。伏羲生少典,少典生神農和黃帝,襲帝位,居有熊之封焉。
早在5000多年前,黃河流域的中下游,居住著大大小小的氏族部落。在這眾多的氏族部落中,有熊氏部落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強大部落。到有熊氏部落首領少典時期,在有熊建立了有熊國,少典稱有熊國君。少典早年娶了鄰幫有蟜氏部落的女子安登為妻,安登游華陽,生下神農炎帝。炎帝長于陜西姜水,以姜為姓。他的子孫派生出呂、姜、許、申、謝、崔、盧、丁、高、章、賀、丘、賴等十三姓。隨著人口的增多,形成神農氏部落,這個部落為了獲取豐富的食物,曾南遷于烈山(今湖北隨縣境),后又長期居住于陳丘(今河南淮陽)。在黃帝以前神農氏部落勢力強大,曾處于統(tǒng)治地位。少典中年又娶有蟜氏的女子附寶為妻,公元前2717年三月初三,附寶生黃帝于軒轅丘(今新鄭北關外),名叫軒轅。他長于具茨山姬水一帶,以姬為姓。由此可知,神農氏和軒轅氏都是少典之子,而炎帝和黃帝是后人對他們的尊稱。
《國語·晉語》載,黃帝娶四個妻子,有子25人,其中有14人得12姓;姬、酉、祁、已、騰、箴、任、茍、侯、儇、姞、依、公孫。嫘祖是黃帝的正妃,生青陽(玄囂)和昌意二子。玄囂子橋極,橋極子帝嚳,又名高辛,帝嚳子堯,又名放勛,號陶唐氏,堯帝治理天下79年,讓位于舜。昌意居四川若水(今四川渡口一帶)娶蜀山氏女昌仆為妻,生顓頊。顓頊10歲佐少昊,20歲即帝位,在位78年,是一位很有作為的古帝王。顓頊的七代孫舜61歲接堯即帝位,在位39年,99歲去世。顓頊的九代孫皋陶,名咎繇,字庭堅,堯舜時當理官為理姓,至理徴之子理利貞改李姓,這就是李姓上溯血緣關系上古族緣。即李姓上源于黃帝正妃嫘祖生的第二子昌意的一支。黃帝其他子孫分封101個封地,在各地繁衍發(fā)展。中華民族上自五帝時代,下至唐、宋、元、明、清各王朝,都自認是炎黃子孫,血緣一體。所以黃帝是中華民族的“血緣始祖”。
軒轅黃帝生性聰明,很有政治頭腦,青年時就跟隨父親 少典學習處理部落內部事務。少典見軒轅文武兼?zhèn)?,又有帥才,就決定讓位于他。軒轅于公元前2698年繼承父位,被擁之為有熊氏部落首領。軒轅黃帝即位后,重用常先、應龍為助手,選拔風后、力牧、大鴻相輔,欲合天下為一家。他披荊斬棘,開山通道,平定荒漠,造福民生,從沒安逸享受過;他勵精圖治,鼓勵發(fā)明,創(chuàng)造和豐富人民物質文化生活,功德至大。
首先,聯(lián)炎帝,戰(zhàn)蚩尤,統(tǒng)一中原
黃帝時代,中原有黃帝、炎帝、蚩尤三大部落。黃帝之前,炎帝榆罔是天下盟主,蚩尤是炎帝部下的一個部落首領。蚩尤早有取炎帝天下之心,便從中挑撥炎帝與黃帝部落關系。他對炎帝講軒轅欲取代天下,炎帝信以為真,便不斷向軒轅部挑釁。一日阪泉(今河南扶溝西北)有熊部民報告,榆罔人出馬興兵,殺人放火,掠奪財物,占我土地。軒轅聞報大驚,召集諸將說道,榆罔乃我兄長,我當親往,曉之以理。不聽,然后力兵。風后、大鴻主持部落日常事務,力牧率兵前導,常先、應龍護駕同行。行過三日,來到阪泉地界,只見煙火彌漫,有熊部落村野一片狼藉,百姓怨聲載道,苦不堪言。軒轅一邊安撫受害百姓,一邊命令安營扎寨。
榆罔聽說軒轅率兵前來討伐,次日即來挑戰(zhàn)。軒轅出營見榆罔說道:“你我同出 少典一族,本當和睦相處,共撫天下百姓,緣何殺我部民,占我土地”。榆罔說:“我本是你兄長,天下本由我稱王,聽說你欲稱霸天下,我怎能善罷甘休?!眱扇苏f罷戰(zhàn)在一起。軒轅雖有捕熊促虎之力,惟念榆罔自己兄長,不忍施以毒手。經過三次大戰(zhàn),榆罔均告失敗。后榆罔知道是蚩尤挑撥離間,遂向軒轅求和歸服。后兩部落融合,交往日繁。
蚩尤離間軒轅與榆罔關系敗露后,率本部族向北遷徙,并遂漸興起。榆罔部落屢被他侵略,不能抵抗,求助于軒轅。
軒轅邀請各友好部落首領,共商抵抗蚩尤大計。大家一致認為,蚩尤不除,天下難以安定,都愿出兵參戰(zhàn),聽從軒轅的統(tǒng)一指揮。軒轅會合各部落兵力,到達涿鹿山下(今河北涿鹿東南)設營扎寨。蚩尤出戰(zhàn),走到陣前大聲說:“來者是軒轅嗎?你不在中原享福,卻跑來我涿州送死,我必擒你,食其肉,飲其血”。軒轅回應道:“蚩尤老兒,你本該好好管理你的部民,為何侵占我兄榆罔土地,殺我部民。今來是為擒你,還不下馬受降。免得一死!”說罷軒轅出戰(zhàn),大戰(zhàn)兩次,蚩尤戰(zhàn)敗,被應龍俘獲。軒轅俘獲蚩尤,以兄弟相稱相待,蚩尤臣服,歸順軒轅。
軒轅收復蚩尤,天下大順,大會各部落首領于有熊西太山(新鄭龍湖),軒轅遂被擁立為部落聯(lián)盟首領,尊為黃帝,定都有熊。黃帝兵定天下,世運大變,勢力范圍所及東至于海,西至隴右,南至長江,北達燕山,完成了以中原地區(qū)為中心的天下統(tǒng)一局面。
其次,創(chuàng)造了物質財富
黃帝從人們生活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需要出發(fā),命正妃嫘祖養(yǎng)蠶制絲,以充衣用;命伯余左衣,作旃冕,垂衣而治天下;黃帝作瓦甑,始蒸谷為飯,烹谷為粥;黃帝作宮室,以避寒署。讓工匠改進建筑技術,修造房屋宮室,改善居住條件;黃帝造船,以濟不通。命邑夷作大車,服牛乘駕,以利陸運;命共鼓化孤刳木為舟,以利水運。黃帝煉石為銅,銅色青而利;舟車、青銅和弓的出現(xiàn),反映了當時手工業(yè)已有萌芽。黃帝時代,人們可以用不同的產品,交換自己所需要的東西。定“日中為市,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边@說明當時已有以物換物的商業(yè)活動。黃帝見百物,始穿井。水井的出現(xiàn),說明人們居住穩(wěn)定。黃帝順應天地四時的變化,引導人們種植百物、馴養(yǎng)動物,發(fā)展農業(yè)生產。所有這些促進了生產力的大發(fā)展,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在中華民族的文明史上,功德無量,名揚萬邦。
其三,創(chuàng)造了文化財富
黃帝不僅為人類創(chuàng)造了物質財富,也創(chuàng)造了人類最早的文字。命倉頡總結前人經驗,根據物體形象創(chuàng)造文字。荀子說:“好書者眾矣,倉頡獨創(chuàng)者,一也?!币馑际钦f倉頡之前,就有眾多不同的文字符號,因不統(tǒng)一,不能通用,是倉頡把復雜的符號統(tǒng)一起來,形成統(tǒng)一文字,獨使后世。命憐倫創(chuàng)制樂律,定音律、創(chuàng)五音,譜寫歌曲;命隸首作算數(shù),制定計量單位,確立度量衡制度;與風后造指南車,與岐伯、雷公一起探討醫(yī)學,防治疾病,用問答形式編寫了《內經》,這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醫(yī)書,他的醫(yī)學原則,至今為醫(yī)務工作者所遵從,是東方著名的三大經(內經、易經、道德經)之一;命大鴻觀星,常儀觀月,曦和觀日,制定天文星官。命大撓作天干地支,歲紀、甲寅、日紀、甲子,以定年月。黃帝建立了國家管理體制,設二監(jiān)、三臺、四輔、六相、九官等官職管理國家,還實行了以德治國,以法安天下。
黃帝時代,帶領他的子民創(chuàng)造了物質財富和燦爛的民族文化,使當時的子民吃有栗飯,穿有衣服,住有房屋,行有舟車,生產有工具,打仗有武器;文化藝術也有良好的開端,文字、技術、天文、歷法、陰陽五行、音律、繪畫、醫(yī)藥等已全面運用;國家體制已經建立,實行以德治國,以法安天下,使中華民族開始進入文明時代,使中國躋身于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列。錦秋文譜
掃一掃關注
錦秋修家譜
掃一掃關注
掃一掃,手機訪問
掃一掃,關注我們